


2025年5月15日,我们迎来了意义深远的 “5·15 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”。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,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、增强投资者风险意识显得尤为重要。2025年2月7日,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投资者座谈会上强调 “投资者是市场之本,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券监管的首要任务”,这充分凸显了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核心地位。
然而,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并非仅靠监管部门的努力,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意识和理性思维同样关键。在金融交易日益频繁的今天,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,严重威胁着投资者的财产安全。因此,提升防诈意识、强化自我保护能力,成为投资者守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防线。
一、倡导理性投资和依法维权,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
在投资过程中,投资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投资风险的客观存在。市场有其自身的波动规律,任何投资都伴随着风险。因此,理性投资是投资者应当秉持的基本原则。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、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,谨慎选择投资产品,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投机行为。
结合学习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(证监会2024年发布)、 防范金融投资诈骗典型案例(最高人民检察院2023年发布)、 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(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发布),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依法维权的重要性。当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,不能选择忍气吞声,而应当通过合法途径积极维护自身权益。例如,在遭遇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时,投资者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并配合调查取证工作。同时,监管部门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维权渠道,如投资者保护机构的投诉热线、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,方便投资者及时寻求帮助。
以案释法,向投资者普及依法行权、维权渠道,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在面对问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,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。这不仅能够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,也能为其他投资者树立榜样,营造一个健康、有序的市场环境。
二、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,夯实投资者保护的法治基础
2025年5月同时也是“民法典宣传月”,我们应当注意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,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。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投资者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,强调了法治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、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民法典作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,与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密切相关。其中所确立的平等、自愿、公平、诚信等基本原则,以及坚持主体平等、保护财产权利、便利交易流转、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和相关规定,为投资者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划定了清晰的界限,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。投资者应当深入学习民法典,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,学会运用民法典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
例如,在投资合同签订过程中,投资者可以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合同订立、效力、履行等方面的规定,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,避免因合同瑕疵而导致的权益受损。同时,在处理投资纠纷时,民法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救济途径。
三、提高防非反诈意识,守护投资者钱袋子
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日益翻新的背景下,投资者面临着严峻的诈骗风险。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,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,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困扰。因此,提高防非反诈意识,是投资者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。
(一)国内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及防范要点
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 :诈骗分子宣称有 “内幕消息、内部渠道、内部倒筹拉升群、股价拉抬会议、专家指导、稳赚不赔、高额回报”,引诱投资者加入群聊、直播间,诱导投资者下载虚假投资理财APP、登录虚假网站进行投资或向非机构账户转账。投资者初期可能会获得小额返利,但当加大投资后,就会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,甚至被要求继续缴纳保证金、补缴盈利税费等。
虚假网络贷款诈骗 :以 “无抵押、无资质要求、低利率、放款快” 等幌子吸引有贷款需求的投资者,在放款前以交会员费、保证金、刷流水等为由要求投资者转账。一旦投资者转账,诈骗分子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冒充公检法诈骗 :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,以投资者涉嫌违法犯罪为由,要求其将资金转入 “安全账户” 进行资金核查。他们还会通过发送虚假的通缉令、警官证等证件来获取投资者的信任,施加心理压力,迫使投资者配合转账。
不法分子往往通过互联网实施诈骗,流窜作案甚至藏身境外,当投资者被骗后,很难找到诈骗人员追回被骗资金。
投资者在面对此类诈骗时,要牢记 “不轻信、不转账、多核实”。对于陌生来电和网络信息保持警惕,不轻易相信他人的投资和贷款承诺。在进行任何转账操作前,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和信息的真实性。
(二)海外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动向及防范策略
冒充驻外机构及公检法诈骗 :诈骗分子自称驻外使领馆、电信运营商、银行等工作人员,以投资者涉及案件为由,主动将其电话转接至国内 “公安机关”,进而以配合调查、缴纳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。
虚拟绑架诈骗 :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致电投资者,谎称其涉嫌重大犯罪,要求其配合调查,诱导投资者离开居住地并切断与外界联系。随后,诈骗分子利用投资者的身份信息联系其家属,谎称投资者被绑架,索要巨额赎金。
投资者在海外要保持与家人的密切联系,定期报平安。遇到可疑电话时,不要惊慌,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对方身份。如接到声称 “警方办案”“协助调查” 等可疑电话,可及时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、所在学校老师、同学或警方核实情况。
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参考文件:
Overseas Prevention of Telecom Online Fraud Brochure(2024 Edition)
防范养老诈骗参考文件:
《防范非法集资警示教育手册(养老服务领域)》山东省金融委员会(2024年版)
四、投资者自我保护的关键作用
投资者是自身权益保护的第一责任人。除了依靠外部的监管和保护机制外,投资者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我保护中来。这包括不断提升自身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,谨慎做出投资决策,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和账户安全等。
投资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,明白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不被高收益、高回报的虚假宣传所迷惑,理性对待各种投资机会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,不随意向他人透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,防止个人信息被诈骗分子利用。
同时,投资者还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监管政策变化,及时调整投资策略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。当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,要勇敢地站出来,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,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。为维护我司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各种合法权益,我们的联系电话始终保持畅通,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可靠、更加值得信赖的贴心咨询和维权帮助。
在 “5·15 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” 这一天,我们呼吁广大投资者行动起来,积极学习投资者保护知识,提高防非反诈意识,共同构建一个健康、稳定、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环境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、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!
Promotional materials for the "Fund Industry in Action - May 15, 2025 National Investor Protection Promotion Day"
©2025 上海升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。
其他投教文章链接:
理性投资复杂金融产品,加强风险防范(“基金行业在行动——2024年世界投资者周”宣传材料”)
金融为民谱新篇 守护权益防风险(“基金行业在行动——2024年‘金融教育宣传月’宣传材料”)
心系投资者 携手共行动(“基金行业在行动——2024年5·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”“第五届全国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基金宣传月活动”宣传材料”)
投资者保护在身边 保障权益防风险(“基金行业在行动——2024年3·15投资者保护教育宣传专项活动”)
投资风险分类及应对(“基金行业在行动——2023年世界投资者周”)
拥抱全面注册制改革,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(“5·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”2023年宣传材料)
投资理财不受骗,查清资质是关键(“基金行业在行动——全国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宣传月”2023年宣传材料)
